强直中晚期疑难病例诊疗方案研讨会
临床上,不少强直中晚期驼背受限患者面对着单一药物难控病情、小针刀治疗易复发、以及手术矫正、置换风险高、创伤大等困扰,以致求医无门不得不放弃治疗的困境。随着现代微创医学的发展,关节镜技术的临床普及,为诸多中晚期强直患者开辟了“非手术”保脊护髋新路径。
为进一步规范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疑难病例临床诊疗路径、加快前沿技术的推广普及。12月9日,由中华风湿医师联盟主办的“强直中晚期疑难病例诊疗方案研讨会·暨专科关节镜技术临床成果发布会”在中国·郑州圆满召开,参会专家由:郑州强直医院杨红杰院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蔡剑飞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宏教授及院内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专家团就强直中晚期驼背受限原因和诊疗重点,传统药物、小针刀、手术诊疗利弊,以及强直专科关节镜技术治疗优势和意义进行学术交流分享。
议题一: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宏教授,就针对《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病理和诊疗现状》进行了讲解:
李宏教授表示:强直是由无菌性炎症推动进展的慢性疾病,当炎症渗透到关节腔深层,侵蚀破坏骨质,造成局部粘连钙化、骨质增生、间隙狭窄等损伤时,患者就会出现行动受限、驼背等症状。而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强直患者是以用药治疗为主,但药物对于局部深层炎症堆积、粘连、骨质损伤等治疗效果有效,导致患者往往面临着“无药可医、无处求医”的困境。
因此,此时除了要控制表层炎症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局部深层炎症堆积、粘连、骨质损伤等难题,才能有效阻断病情发展,保脊护髋,避免致残。
议题二:传统药物、小针刀、手术治疗利弊
随即,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蔡剑飞教授,就传统单一药物、小针刀、手术等诊疗方式的利和弊进行了分析:
蔡剑飞教授表示:
传统药物虽能有效控制关节表层炎症,在早期、急性期获得不错效果,但对于局部深层难题束手无策。而小针刀虽可以有效解除粘连,恢复活动,却因盲视操作,易再次粘连。此外,手术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但也有着风险高、恢复慢、创伤大等弊端。
所以,强直患者应及时到院查清自身病情状况,明确关节粘连和骨质损伤程度等情况,再选择最适合诊疗方案,精准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议题三:强直专科关节镜技术临床诊疗意义成果
最后,郑州强直医院杨红杰院长也针对《强直专科关节镜技术临床诊疗意义成果》进行了详细解析:
杨红杰院长表示:
面对强直中晚期“药效不佳、驼背受限、久治不愈”等困扰,我院作为强直专病医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引进了脊柱内镜、髋关节镜等多项微创诊疗技术、在内窥镜可视化环境下操作,利用等离子刀头精准剥离分离肌肉、韧带粘连、修复骨质、消除增生骨赘,打开关节间隙,改善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宏教授表示:此次会议不仅明确了强直中晚期驼背受限原因和诊疗重点,也见证了现代化前沿技术脊柱内镜、髋关节镜技术实用性和成果,有效突破了传统单一诊疗瓶颈,为中晚期强直疑难病例患者改善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开辟了新路径。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蔡剑飞教授表示:强直专科关节镜技术弥补了传统诊疗不足,它是在可视化环境操作下,精准切除局部病变组织,修复骨质损伤,扩张关节间隙,改善活动功能,阻断病情,避免致残。
会议总结:此次学术交流会议,不仅进一步明确强直中晚期驼背受限原因和诊疗重点在于打开关节粘连、修复受损骨质,也证实了强直专科脊柱内镜、髋关节镜等技术的重要性和实际成效,打破了传统单一药物、小针刀、手术等治疗方式局限性,为强直中晚期疑难病例患者“不手术”实现“治痛解限、保脊护髋、抵抗复发”的目标开辟了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